新聞中心
可穿戴技術解構肢體語言 成為聾啞人的貼身翻譯

     全世界目前有7000萬聾啞人,作為一個特殊群體,聾啞人可以使用肢體語言來跟別人進行交流,但是如果遇上了看不懂肢體語言的人,雙方就無法正常交流。近期美國德州農(nóng)工大學(Texas A&M University)開發(fā)出了一種新型可穿戴技術,它或許在未來能夠打破聾啞人與其他看不懂肢體語言人的交流障礙。

 

      跟其他可穿戴設備相似,這款可穿戴設備也是依賴于傳感器來工作,其中包括了可以追蹤聾啞人手勢運動的傳感器,以及可以捕捉聾啞人在做肢體語音時肌肉產(chǎn)生的肌電圖或者EMG信號的傳感器,系統(tǒng)能夠識別、分析這些信號,從而“讀懂”他們所說的話。

 

      美國德州農(nóng)工大學生物醫(yī)學工程教授Roozbeh Jafari表示,這種新型可穿戴設備系統(tǒng)能夠“解碼”從手腕捕獲的肌肉運動,其中有些運動通過追蹤手指運動來以間接方式獲取,比如有時候聾啞人用拳頭來做肢體語言,這種肌肉活動跟手臂運動會有不同。

 

      對于研究人員來說,這種差異是他們開發(fā)這套系統(tǒng)中遇到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因為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聾啞的交流動作很多,系統(tǒng)需要準確、實時地處理和翻譯這些不同的信號動作,這個過程就需要成熟的算法來支持。

 

      另一個挑戰(zhàn)就是,即便是一個動作,讓兩個聾啞人來做,做出來也不會是一模一樣,這也就意味著,這些肢體語言,并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,這樣就增加了系統(tǒng)識別難度。不過,研究人員通過設定程序讓系統(tǒng)來向用戶“學習”。

 

      “當你首次使用這款可穿戴設備時,系統(tǒng)的操作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差,但是隨著你使用這款設備次數(shù)越多,系統(tǒng)將會逐步地學習用戶的行為,并圍繞用戶建立一種自己的學習模式”Jafari表示。

 

       目前,這款設備還是原型產(chǎn)品,需要通過使用藍牙將設備與電腦或者智能手機連接,來發(fā)送已翻譯出的肢體語言。不過,該團隊表示,未來他們將把這款設備的體型縮小,以便能夠讓用戶將其戴在手腕上,類似于智能手表。

 

       另一方面,人與人的交流應該是連續(xù)性,不間斷的,因此研究人員希望這套系統(tǒng)能夠完整地按一段話來翻譯,而不是僅僅幾個字。此外,研究人員還希望在這款可穿戴設備中加入合成聲揚聲器,這樣就能夠讓那些聾啞人不光能夠看懂別人的手勢,還能夠“發(fā)聲”說話。

 

 

全國服務熱線:

400-9905-168

關注我們

粵ICP備13059948號 廣州格慧泰福(GHTF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 

??